> 文章列表 > “地迥来芳草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地迥来芳草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地迥来芳草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地迥来芳草”出自宋代周师成的《下水门税亭》。

“地迥来芳草”全诗

《下水门税亭》

宋代 周师成

建业尘中吏,秦淮水上亭。

浴晴凫弄日,饮晓马吞星。

地迥来芳草,潮回出断汀。

有僧时到此,相对两浮萍。

《下水门税亭》周师成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下水门税亭》是宋代周师成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
建业尘中吏,秦淮水上亭。

浴晴凫弄日,饮晓马吞星。

地迥来芳草,潮回出断汀。

有僧时到此,相对两浮萍。

诗意: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在建业城尘土中的税亭景象。诗人观察到了秦淮河上的一座亭子。在晴朗的日子里,水中鸳鸯嬉戏,马在清晨时分饮水,吞下天上的星辰。周围的土地上长满了芳草,潮水退去露出了断裂的河滩。有时候僧人会来到这里,与诗人相对而坐,宛如两片漂浮的萍叶。

赏析:

这首诗通过对建业尘中的税亭景象的描绘,展现了一幅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美丽画面。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,表达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和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。

诗中的秦淮河和建业尘中的税亭,是诗人所处的环境。浴晴凫弄日,饮晓马吞星,通过具象的描写,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行为相结合,给人以美的感受。芳草和断汀的描写,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变幻,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。

诗的最后两句“有僧时到此,相对两浮萍”,表达了诗人与僧人对话的情景。僧人作为虔诚的信徒,与诗人一同欣赏自然景色,彼此相对,如同两片漂浮的萍叶。这种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宁静、平和和自然之美的向往。

整首诗以简洁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文情境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、寻求内心平和的追求。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摹,诗人唤起了读者对美的感知,引发人们对生活、自然和人文的思考。